語文閱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yīng)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下面是關(guān)于種放字明逸閱讀答案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種放,字明逸,河南洛陽人也。沉默好學,七歲能屬文,不與群兒戲。父嘗令舉進士,放辭以業(yè)未成,不可妄動。每往來嵩、華間,慨然有山林意。未幾父卒,數(shù)兄皆干進,獨放與母俱隱終南豹林谷之東明峰,結(jié)草為廬,僅庇風雨。以請習為業(yè),從學者眾,得束?以養(yǎng)母,母亦樂道,薄滋味。放別為堂于峰頂,盡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漲,道路阻隔,糧糗乏絕,止食芋粟。所著《蒙書》十卷及《嗣禹說》、《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錄》,人頗稱之。多為歌詩,自稱“退士”,嘗作傳以述其志。
淳化三年,陜西轉(zhuǎn)運宋惟干言其才行,詔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勸汝勿聚徒講學,身既隱矣,何用文為?果為人知而不得安處,我將棄汝深入窮山矣!狈欧Q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zhuǎn)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jié)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yǎng)母不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母卒,水漿不入口三日,廬于墓側(cè)。
咸平四年,兵部尚書張齊賢言放隱居三十年,孝行純至,簡樸退靜,無謝古人。復(fù)詔本府遣官詣山,以禮發(fā)遣赴闕。九月,放至,對崇政殿,詢以民政邊事。放日:“明王之治,愛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奔慈帐谧笏局G、直昭文館,賜巾服簡帶。翌日,表辭恩命,詔不聽其讓,賜緋衣、象簡、犀帶、銀魚。六年春,再表謝暫歸故山,詔許其請。
放終身不娶,尤惡囂雜,故京城賜第為擇僻處。然祿賜既優(yōu),晚節(jié)頗飾輿服。于長安廣置良田,歲利甚博,門人族屬依倚恣橫。王嗣宗守京兆,放嘗乘醉慢罵之。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求歸山,又賜宴遣之。所居山林,細民多縱樵采,特詔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觀側(cè),遣內(nèi)侍就興唐觀基起第賜之。然猶往來終南,按視田畝。每行必給驛乘,在道或親詬驛吏,時議浸薄之。
八年十一月乙丑,晨興,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諸生會飲于次,酒數(shù)行而卒,歸葬終南。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隱逸上》,有刪改)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數(shù)兄皆干進 干:謀求。 B.盡日望云危坐 危:端正。
C.詔不聽其讓 讓:謙讓。 D.細民多縱樵采 縱:釋放。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放稱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zhuǎn)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jié)/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yǎng)母/不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
B.放稱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zhuǎn)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jié)/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yǎng)母/丕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
C.放稱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zhuǎn)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jié)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yǎng)母/不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
D.放稱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zhuǎn)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jié)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yǎng)母/不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種放性情沉默,愛好學習。他七歲時就能寫文章,不與小孩們玩耍;父親曾令他考進士,他以學業(yè)未成、不可以妄動為托辭。
B.種放志在山林,歸隱多年。他年輕時就有隱居山林的意思,父親去世后,他與母親一起在終南山筑廬而居,隱居長達三十年。
C.種放很有才華,深受器重。他曾以授徒為業(yè),所著頗豐;他對策于崇政殿,答對得體,皇帝對他非常器重,屢次滿足其要求。
D.種放表面退隱,內(nèi)心驕橫。他晚年注重浮華裝飾,廣置良田,恣肆驕橫,行為不法,甚至詬罵驛吏,當時的輿論對他非常鄙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常勸汝勿聚徒講學。身既隱矣,何用文為?(5分)
譯文:
(2)放終身不娶,尤惡囂雜,故京城賜第為擇僻處。(5分)
譯文:
答案:
4. (3分)D(縱:肆意,隨意。)
5. (3分)BC正確標點為:放稱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zhuǎn)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jié),詔京兆賜以絡(luò)錢使養(yǎng)母,不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
G. (3分)D(“表面退隱,內(nèi)心驕橫”評價不當,“態(tài)肆驕橫”的是他的門人族屬而非其本人,“行為不法”無中生有。)
7. (10分)(1)(5分)我常勸你不要聚集學生講授文學,你已經(jīng)隱居了,還寫文章干什么?(“徒”
“身”“何……為”各1分,句意2分)(幻(5分)種放終身沒有娶妻,尤其討厭喧囂塵雜,所以京城賜宅
為他挑選了一處僻靜的地方。(“娶”“惡”“第”各1分,句意2分)
[譯文]
種放,字明逸,河南洛陽人。種放性情沉默,愛好學習,七歲時就能寫文章,不與小伙伴們玩耍。父親曾讓他考進士,種放以學業(yè)還沒有完成、不可輕率行動為托辭。常常往來于高山、華山之間,慷慨地有隱居山林中的意思。不久父親去世,幾個兄長都營謀官職地位,唯獨種放與母親一起隱居在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峰,用草搭建房舍,僅能遮蔽風雨。種放把互相學習作為職業(yè),跟從他學習的人很多,得到學生送的肉干用來供養(yǎng)母親,母親也樂從天道,淡薄美味。種放在峰頂另外構(gòu)建房子,整天端正地坐立遙望云彩。每逢山中雨水暴漲,道路被阻隔斷,食物缺乏斷絕,就只吃紅薯板采。著述有《蒙書》十卷以及《嗣禹說》《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錄》,人們很稱贊他。所寫詩歌很多,自己稱為“退士”,曾寫自傳以記述自己的志向。
淳化三年,陜西轉(zhuǎn)運使宋惟干提到種放的才能操行,皇上下詔派人召見種放。他的母親抱怨說:“我常勸你不要聚集學生講授文學,你已經(jīng)隱居了,還寫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卻得不到安身的地方,我就離開你深入到山溝的盡頭!狈N放稱有病沒有動身。他的母親全部拿出他的筆、硯燒掉,與種放轉(zhuǎn)移到山溝的盡頭偏僻得人很少到達的地方。宋太宗稱贊他的氣節(jié),詔令京兆府賜給他婚錢讓他供養(yǎng)母親,不強迫改變他的志向,有關(guān)官吏每年按時令撫恤慰問。母親去世,三天不吃不喝,在母親墳?zāi)古赃厴?gòu)屋居住。
咸平四年,兵部尚書張齊賢說種放隱居三十年,孝敬的品行純正至極點,簡樸隱退清靜,不亞于古代賢士。皇上再次下詔,令洛陽府派遣官吏到山中,給種放贈送禮物,讓他到朝廷候旨。九月,種放到達朝廷,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策問,皇上拿百姓和邊關(guān)的事情問他。種放說:“賢明的君王治理國家,愛護百姓罷了,唯一的辦法是慢慢地感化!被噬袭斕炀腿蚊麨樽笏局G、直昭文館,賜給頭巾衣服簡冊腰帶。第二天,種放上表辭謝皇上的恩命,皇上下詔不順從他的謙讓,賜給排衣、象簡、犀帶、銀魚。咸平六年春天,種放又上表謝恩請求暫時返歸故山,皇上下詔準許他的請求。
種放終身沒有娶妻,尤其討厭喧囂塵雜,所以京城賜宅為他挑選了一處僻靜的地方。但是體祿的賞賜非常優(yōu)厚,晚年很講究裝飾車子衣冠。他在長安廣泛購置良田,每年獲利很多,學生以及同族中的人依仗他患肆驕橫。王嗣宗做京兆太守,種放曾經(jīng)趁著酒醉辱罵他。大中祥符四年四月,種放請求返回終南山,皇上又賜給酒宴為他送行。他所居住的山林,很多平民百姓隨意砍柒采摘,皇上特地下詔予以禁止。種放于是上奏章請求遷居高山天封觀旁邊,皇帝派內(nèi)侍就著興唐觀地基建造府第賜給他。然而種放還是往來于終南山,巡視田地。每次出行官府都要供給擇馬乘坐,在路上有時親自垢罵擇吏,當時輿論漸漸非議他。
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早晨起來,種放忽然取出前后奏章奏疏的草稿全部燒掉,穿道士衣服,召集門生一起在旁邊飲酒,酒過幾巡之后就去世了,歸葬在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