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數學、英語、科學,語文有它獨特的魅力,一個標點、一個漢字的轉變,往往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精選了趣味語文小故事,供大家閱讀!
趣味語文小故事一
“萬”字萬畫
我給大家講個笑話:從前有一個財主,為兒子聘請了一位私塾先生。兒子學會了“一、二、三”尚未學“四”,就以為什么都會了。財主聽兒子說什么都會了,就把先生辭了。
一天,有人請財主的兒子寫個請?zhí)。他兒子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寫了半天也沒寫完。財主很是納悶,便推門進屋去,只見兒子正一筆一筆地畫扛扛。財主問兒子:“你這是干什么?”兒子沒好氣地說:“這人什么不好姓,偏姓萬,從早晨到現在我才完成了五百多畫。”
同學們也許不屑于聽這么一個老掉牙的笑話,而我也只是想借此拋磚引玉,以引出老師的一番宏論。誰都知道,“萬”字不會是一萬畫,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因為一個方塊絕對容納不下這么多的筆畫。但是最多筆畫的漢字是哪一個?同一筆畫或構字部件在漢字中是否有數量限制呢?
趣味語文小故事二
“鳥”與“烏”
人生識字糊涂始!鄰居小弟弟剛開始識字,當認識“鳥”的時候,他好奇地問爸爸:“鳥”字那一點(丶)是不是表示眼睛?爸爸說是,并告訴他漢字中有一些筆畫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如“雨”字的點,表示雨點;“閂”字的橫,表示插栓;“山”字的豎,表示拔地而起的山峰……
后來,他看到一個“烏”字。他很自信地對大家說:這個“烏”肯定是一只盲鳥!鄰居小弟弟的話把我們大家都逗樂了。
爸爸告訴他:“烏”與“鳥”都是象形字,“烏”也是鳥名,即烏鴉。有一個成語叫“愛屋及烏”,“烏”也就是烏鴉。烏鴉頭黑,所以看不清眼睛。由此,“烏”還引申出了另一個義項:黑。
小弟弟若有所悟地連連點頭。
趣味語文小故事三
誰對誰錯
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笨腿苏f:“我看見了。廣告說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實,這句話還有另外兩種讀法:一種是疑問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種是陳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你讀出來了嗎?用好標點真的很重要!
趣味語文小故事四
燈謎聯難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節(jié)前夕,乾隆帝讓每位大臣都糊一盞燈,上面寫好謎語、對聯或詩文送進宮來,讓大家一同欣賞,共度元宵佳節(jié)。
到了元宵節(jié)這天,各式各樣的彩燈掛滿了御花園。乾隆與文武百官在御花園里走動,就好像是在燈海里暢游。他們每到一盞燈前,或賞詩,或猜謎,或對句,不時發(fā)出一陣陣酣暢的笑聲。
文武大臣眾星捧月般地陪著乾隆帝來到紀曉嵐獻的彩燈前,只見上面掛著一副燈謎對聯,上寫: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滿朝文武看了這副燈謎對聯,立刻收斂了笑容,皺起眉頭,他們都被難住了。既愛對句又喜猜謎的乾隆帝,這時也沒了轍。君臣一起,搜腸刮肚,絞盡了腦汁,但猜來猜去,還是不知所云。最后,只得讓紀曉嵐自己揭開謎底。
原來,謎聯是打兩個字,上聯是“猜”,下聯是“謎”。
趣味語文小故事五
“犬子”與“太子”
明天是星期天,爸爸媽媽說要帶我到一個酒店去吃滿月酒,我高興地期待著。走到房間里,只見書桌上放著一張請柬。請柬上有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喜得犬子暨彌月之喜……
“犬子”什么意思?我好奇地問爸爸。
爸爸告訴我:“‘犬子’是古代沿用下來的一種謙稱。在古代,百姓之子曰‘犬子’!
“犬子”,太有意思了!“犬”字上面的那一點放下來不就成了“太子”?“太子”,皇帝之子!
“犬”與“太”筆畫完全相同,只是“丶”的位置不同,而分別由它們構成的“太子”與“犬子”卻有著天壤之別,真是奇妙!
“你知道為什么‘太子’的‘丶’在下,而‘犬子’的‘丶’在上嗎?”爸爸問。
我搖頭。
爸爸風趣地解釋道:“我想,皇帝兒女多,所以不以子為貴,即便是太子也只牽在膝下;百姓卻不同,他們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故以子為貴,因而把他扛在肩上!苯又盅a充道,“我這只是妄說湊趣而已,千萬別當真!”
趣味語文小故事六
“桃李”的由來
人們歷來喜歡把老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稱作“桃李”。把老師教育、培養(yǎng)了眾多學生稱作“桃李滿天下”。
為什么要把學生稱為"桃李"呢?有這么一段故事: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yǎng)和保舉過不少的人,后來因為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質遇見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發(fā)牢騷,埋怨自己培養(yǎng)的人不肯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簡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來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先選準對象,然后再加以培養(yǎng)!
爾后,人們就把培養(yǎng)人才稱作“樹人”;把培養(yǎng)出來的優(yōu)秀人才稱為“桃李”。
趣味語文小故事七
“吳錢”與“吞錢”
昨晚,爸爸書一副對聯貼到我的書房里,說是《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釜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對聯的意思很好,我很喜歡,不過其中“吞吳”兩個字更讓我產生了興趣。你看,“吞”與“吳”構字的偏旁都相同,只是位置對調了一下,真有意思。
當我把我的想法告訴爸爸時,爸爸主動提出要給我講個故事。
他說古代有個叫吳錢的人,被派往河南郟縣當縣令。這個吳錢沒啥文化,官是捐來的。他不認識“郟”字,但又覺得面熟,“郟”不就是“陜”嗎?他認為“夠”字可寫成“?”,“郟”也就可以寫成“陜”,那么郟縣就是陜縣了。于是他帶領隨員直奔陜縣。到達之后,見無人迎接,他便勃然大怒。陜縣縣令聽說來了新縣令,雖然覺得莫名其妙,但還是連連賠不是。他接過吳錢手中的公文,閱后不禁啞然失笑,繼而反唇相譏道:“郟縣若是陜縣,那部員不就成了陪員?杏眼不就成了呆眼?吳錢也就是吞錢!”
這個故事不僅好笑,它還告訴我們:漢語中的有些字雖構字部件相同,但位置不同,因而音義相去甚遠,如果不注意區(qū)分就會鬧出笑話。
趣味語文小故事八
吾唯知足
去年,爸爸去日本做了一年訪問學者,回家后便給我滔滔不絕地講述日本的美麗風光和底蘊深厚的日本文化。富士山的風光令人神往,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吾唯知足”體現的日本文化精神。
爸爸說他常去“京都酒家”吃飯,每一次去都有飽口福以外的收獲。他說,酒店墻上掛著的鏡框里鑲著的“吾唯知足”四個字,便使他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便給我作了細致的解釋??
這四個字通含一個“口”字,所表達的意思與我國古代箴言“知足常樂”基本上是相同的。這四個字的妙處還在其拼排上,吾口在下,唯口在左,知口在右,足口在上。京都酒店墻上掛的就是以一個大口居中,其它四個偏旁共用一“口”環(huán)排而成的圓形字圈:
這個圖案酷似我國古代那種外圓內方的錢幣!面對金錢,“吾唯知足”!這既是主人的自勉,也是與客人的共勉。多么絕妙的創(chuàng)作!
我還不是很明白個中禪理,但我從中領悟到了漢字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