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立德樹人心系學生的心得體會推薦(三側)

思而思學網(wǎng)

 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為人師表,當好學生的榜樣,關愛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作出貢獻。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教師立德樹人心系學生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篇一:教師立德樹人心系學生的心得體會

時間過得好快,踏上講臺身為人師已經有十三年了,一路走來,有淚水,也有歡笑;有迷茫,也有收獲。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歷史使命。師德師風的建設對于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師德師風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師德是調節(jié)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家長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同時也是一定社會及其階層對教師職業(yè)行為的基本要求。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xiàn)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fā)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通過學習縣教育局組織的師德師風建設的動員大會和學校組織的“立德樹人師德師風”的動員大會,深有體會。我知道當一個好教師,應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這樣才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在學生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上的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應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fā)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有了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才能樂教勤教,才能善待學生。否則就會對學生敷衍塞責。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建設的核心內容,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總之,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

二、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如果不常常處于學習狀態(tài),我們的知識結構不是社會的要求,因為在當今社會下,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技術的發(fā)展步伐。

三、愛崗敬業(yè)、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不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是同樣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是照亮別人,充實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yè)獻身。

四、培養(yǎng)師德,應加強修養(yǎng)。

按照教師的思想品行,道德規(guī)范和職業(yè)操行的有關要求,規(guī)范、自律自己的言行、為人處事的方式。教師應自覺地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精神。要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把它作為向國家和社會的奉獻,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平臺。其次要加強自律,這是培養(yǎng)良好師德的最好辦法。同時,要有一顆進取的心,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知識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師,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師,明天可能被教師隊伍淘汰。好教師的標準應該是動態(tài)的,是不斷提高的。教師要有一顆進取心,不斷學習,放眼世界,彌補不足,提高素養(yǎng)。教師應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們的思想、情感、個性需要,切實地關心和愛護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學習,時時處處為之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安全工作。

篇二:教師立德樹人心系學生的心得體會

人們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為教師一生都在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人們還說教師好比“春蟬”和“蠟炬”,因為教師畢生都在奉獻,可謂“到死絲方盡,成灰淚始干”。人民教師是多么崇高的職業(yè)啊!當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上三尺講臺時,是多么的激動,多么的自豪。教師的職業(yè)是教書育人,可何為育人?又如何育人?

古人有言:“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教師作為一盞指路明燈,為的就是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所以教育應把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置于同一高度,統(tǒng)籌兼顧方能培養(yǎng)國家之棟梁之才。然而又如何育人呢?我認為,首先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先做到。教師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少年兒童的成長階段,教師對其的影響甚至會超越父母。如果教師的不良言行被學生牢記或模仿,那么可能會對學生的一生造成難以彌補的惡劣影響。所以,教師不但要處處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寬廣,以德服人,做好“靈魂的工程師”。

其次,要用一顆“關愛”的心去呵護學生。我所教過的孩子很多,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那么對他們的教育也各不相同。在我教過的班里,有一個孩子父親生病去世了,媽媽又體弱多病,經濟上也不寬裕,看見別的孩子吃零食,眼睛不住的看著。一天,她終于把手伸向了同學的衣袋。當我發(fā)現(xiàn)了他的異常舉動,目標鎖定在他身上。對于她的教育我沒有公開批評,背地里和她談心,他承認自己所做的事,并表示以后不在做這樣的事了。對于孩子我們更要尊重,因為孩子是正在成長的幼苗,這幼苗能否茁壯成長,與身邊的影響、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吧倌曛莿t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雄地球于!”面對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涌現(xiàn)和競爭異常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為培養(yǎng)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在教授科學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尤為重要。

中國夢,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夢想,小學教師的工作千頭萬緒,教無定法,學有法。只要我們以“愛”作為基礎,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目標,以靈活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法作為動力,“勤”字當頭,就一定能將教育工作做好。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個人的力量匯聚成中國的力量,中國夢就能騰飛于世界之顛。

今天,中國夢帶給我們的振奮如春藤般爬滿了我們的眉宇心間,中國夢更需要我們用腳踏實地的努力來實現(xiàn)!

篇三:教師立德樹人心系學生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同志為黨中央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和接班人。

積極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只有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未來,普遍認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才能在其心靈深處構筑強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撐。應以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為立足點,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中華民族共同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既深入挖掘課堂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又努力抓住重要節(jié)日、重大活動等有利契機,吸收、借鑒人類發(fā)展的文明成果,以發(fā)展的眼光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近年來,上海市以國家觀念、國情意識、國家安全和國家自強等內容為重點,開展國家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中國心”;以民族語言、民族歷史、革命傳統(tǒng)和人文傳統(tǒng)等內容為重點,開展文化認同教育,幫助學生傳承“民族魂”;以誠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奮自強等內容為重點,開展公民人格教育,培育學生做好“現(xiàn)代人”, 把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健全人格教育有機統(tǒng)一起來,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力推行“學科德育”!坝隆迸c“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進行才能相互促進。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形式,大力推行“學科德育”。“學科德育”要解決的是“只教書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問題,讓教育回歸本質,實現(xiàn)知識、能力培育與價值觀培育的有機統(tǒng)一。因此,推進“學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學科本身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內涵,讓各學科的教師都認識到,如果脫離了學科中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具體生動教育,課堂教學就只能停留在知識層面。近年來,上海市十分重視對教師實施“學科德育”能力培訓,全面實施“教師人文素養(yǎng)提升計劃”,幫助各學科教師從教學設計、結構、策略、方法等方面提高“學科德育”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了“育德”與“增智”互促共進。

悉心培育學生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學校把思想道德教育與身心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強化健全人格培育。近年來,上海市以“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為主線,以生命個體成長的內在邏輯為遵循,以不同年齡段青少年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身心特點為依據(jù),構建了各學段有機銜接、分層遞進和全面系統(tǒng)的生命教育體系,制訂實施了《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同時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銜接起來,注重引導教師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自覺挖掘學科中所蘊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資源,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人格的滋養(yǎng)與涵育;高度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以打造“溫馨教室”等為載體,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為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圍。

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識和育人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識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隊伍。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以及高校輔導員等是德育工作的骨干隊伍。應著眼于專業(yè)化發(fā)展,引導思想政治課教師牢固確立“立德樹人”的職業(yè)理想與操守,加強能力鍛煉和崗位培養(yǎng),增進交流學習,造就講團結、有水平、能戰(zhàn)斗的德育骨干隊伍。學科教師基數(shù)大、分布廣、與學生接觸較為頻繁,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點隊伍。應在“學科德育”的引領和要求下,進一步增強其育德意識,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學科教師隊伍中更加深入人心,進而凝聚共識,使更多學科教師學會并善于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因勢利導地開展德育教學,使學生既學到學科知識,又接受德育引領。可以將教師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納入日常培訓內容體系,推動形成職務培訓(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培訓者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多種類型,市、區(qū)(縣)、學校三級貫通的培訓體系。除了學校教師外,社會大課堂中還蘊涵著大量德育工作者。從各類實踐基地的負責人、講解員到活躍在各個領域、基層一線的先進個人和優(yōu)秀代表,都能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如果善于發(fā)現(xiàn)并積蓄匯聚,則能成為德育工作廣泛的社會基礎,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