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態(tài)度女教師上訪為何不能構成敲詐勒索罪

思而思學網(wǎng)

日前,河北遵化二中上訪女教師陳文艷重審獲判無罪。此前原審判決中,她被指多次向學校接訪教師及穩(wěn)控人員索要錢財1.69萬元,犯敲詐勒索罪,獲刑1年。(詳見中國青年報9月25日報道《女教師上訪被判敲詐勒索罪 1年后重審獲無罪返回講臺》)

這不是近年來因上訪獲罪的唯一案例。一些公民在維權過程中提出賠償,當數(shù)額較大時,部分公安機關也會以涉嫌敲詐勒索罪刑拘公民。這種現(xiàn)象引發(fā)巨大爭議。

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上訪女教師為何不構成敲詐勒索罪?維權與敲詐勒索罪的邊界在哪里?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法律專家。

需有合法權利或事實作基礎

曾研究敲詐勒索罪的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簡愛告訴記者,敲詐勒索罪與尋求正當訴求來解決問題,在一些情況下較易混淆。區(qū)分二者的重要方法是,要審視是否有一個合法的權利或者事實作為基礎。

例如,公民有檢舉權,但是當公民掌握某個官員的不雅照片,卻向其提出索要錢財,此時已經(jīng)對其造成威脅!霸谶@種情況下,你跟對方要錢是沒有根據(jù)的,你沒有一個在先的合法權利,就構成敲詐勒索罪!焙啇壅f。

相反,在某些拆遷糾紛中,如果拆遷戶沒有得到法律規(guī)定的補償,這時他掌握了開發(fā)商手續(xù)違法的事實,以舉報來“要挾”獲得應有的補償,那么,這種情況通常不宜認定為敲詐勒索。拆遷戶此舉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因為違規(guī)拆遷的事實在前,這種處理也可以比較高效率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另一個區(qū)別是行使權利的手段是否合法。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桂萍表示,維權手段必須正當,否則可能違反法律規(guī)定,“并不是有權利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去維護”。

在一些環(huán)境污染索賠案中,企業(yè)要給當?shù)卮迕褓r償,當賠償數(shù)額商定好或村民提出“天價索賠”之后,村民反而被指涉嫌敲詐勒索罪。

簡愛認為,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賠償金額是可以協(xié)商的,而法律對協(xié)商的數(shù)額沒有具體規(guī)定。企業(yè)可以拒絕索賠金額,即使談崩,也可以通過法院訴訟等途徑解決問題,因此“無論索賠多少錢都不涉及敲詐勒索”。

具體到陳文艷案件來說,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阮齊林認為,上訪是公民權利,作為政府官員有義務解決這些事情,有的時候官員為了維穩(wěn)愿意拿錢“哄”著訪民,顯然帶有交換的目的。但是,上訪依然是訪民的權利,官員愿意把錢給訪民作為交換讓其放棄自身權利,不能認為是敲詐。

學者:政府不能作為敲詐勒索罪被害人

那么,政府、事業(yè)單位等公權力部門,可否成為敲詐勒索罪的犯罪對象?

王桂萍告訴記者,目前立法、司法對敲詐勒索罪構成要件中的對象沒有明確定義,通常是司法實踐中出了問題再具體分析,所以實踐中的處理情況并不完全相同,“實踐中,有判的,也有不判的,但是理論界認為是不可以判的”。

王桂萍表示,如果純粹從敲詐勒索罪來看,訪民索要錢財?shù)男袨楸砻嫔戏显撟锏臉嫵梢,但是,政府、事業(yè)單位不能作為敲詐勒索罪的被害人。陳文艷案的重審判決也認定事業(yè)單位法人不能是敲詐勒索罪的犯罪對象。

“只要訪民沒有暴力等其他威脅行為,僅僅是要求繼續(xù)上訪,不構成威脅的事實!比铨R林說。

王桂萍表示,當公權力部門決定了某件事情,對于公眾來說,屬于行政行為或職務行為。無論這個行為是否正當,最后的法律后果都應由政府承擔,否則就是推卸責任!斑@和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敲詐勒索是不一樣的!彼龔娬{(diào),如果可以追究責任,就類似“釣魚”了,“所謂‘敲詐勒索’能成立的前提,就是官員在受威脅或要挾之下處分了國家權力。當官員已經(jīng)構成行為不當,反而去追究對方的責任,這是不合適的!

因訪獲罪有時不純粹是法律問題

對于一些訪民因訪獲罪的現(xiàn)象,法學學者認為有時候這不純粹是個法律問題。

王桂萍認為,在我國,政府擁有一部分權力,法院也擁有一部分權力,對同一件事的處理可能結果不一樣,因此公民自然會在各方尋找其中的最大利益。

“一些人選擇上訪,雖然途徑?jīng)]問題,但客觀上給政府的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且一些地方的官員晉升、考核與上訪掛鉤。”簡愛表示,要徹底解決問題,首先要限制信訪與政績考核過度掛鉤,并盡可能鼓勵公民通過司法途徑維權,做到公開透明。

一名研究者則提出,基層政府在一些情況下覺得委屈,還可能因為有時候即使沒有做錯也會被上訪、告狀。

簡愛表示,盡管法學理論界基本認可上訪者不構成敲詐勒索罪,但問題是,一些基層政府會給法院施加一定壓力,因為上級處理上訪的部門把壓力給了基層政府,而基層政府便把法律壓力轉向當?shù)胤ㄔ。雖然法院強調(diào)獨立行使審判權,但法院的一些事務需要當?shù)卣С,所以造成一些法院不能完全依法判決。

她認為,信訪提供的是司法之外的制度與保障,既然開放這條通道讓當事人表達訴求、維護自身權利,就應該尊重法律機制和其他社會機制之間的銜接。如果規(guī)定公民有信訪的權利,卻在通過上訪解決訴求時判公民敲詐勒索,這是在行政法和刑法之間人為制造一道鴻溝!。ū本9月25日電 實習生 江山 記者 盧義杰)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