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制作恐龍的材料。 (作者供圖)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每一個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正處于自我概念建立初級階段的幼兒,尚缺乏自我評價能力,對父母和教師的評價反饋依賴性較強。從某種程度上說,重要他人??父母和教師的評價對幼兒自我和個性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
在幼兒園自主性美術活動中,教師應如何發(fā)揮評價的積極意義,促進活動順利開展和幼兒身心發(fā)展?大班的這次自主性美術活動“我想養(yǎng)只大恐龍”,將會帶領我們進一步思考問題的答案。
活動開始時,用尊重平等的語言激勵自信
大班圍繞繪本《我想養(yǎng)只大恐龍》開展了主題活動,幼兒在閱讀繪本和參觀博物館恐龍展后,每人都設計了自己的恐龍,并將在美工區(qū)制作恐龍。今天的區(qū)域活動時間到了,樂樂拿著自己的設計稿走進美工區(qū),他摸摸這個,看看那個,一直沒有動手,過了一會兒,樂樂愁眉苦臉地向老師發(fā)出了求救信號:“老師,我不會做。”老師看了看說:“你看東東是怎么做的,你可以請東東幫幫你……”樂樂轉而向東東求救:“東東,我不會做……”
從上述案例中的幼兒后續(xù)行為來看,教師的評價并沒有真正幫助幼兒解決當下遭遇的“我不會做”這個難題,只是將問題進行了轉移,這無形中加劇了幼兒的不安和焦慮。那么,教師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在心理上幫幼兒解圍,如對幼兒說:“別著急,這看上去確實有點難。”“我也在想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接納幼兒當下的感受,幫助幼兒卸下包袱。其次,可以給幼兒一些具體的建議,如:“你的恐龍長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找一找它的身體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做?”“我們拿一個紙盒試試,這個紙盒看上去像恐龍的什么呢?”
當教師的評價建立在“感同身受、換位思考”的基礎上,就能給幼兒傳達一種尊重平等的價值觀,使幼兒獲得安全感,并能夠有信心、有興趣投入活動。
活動過程中,用促發(fā)思考的語言創(chuàng)造可能
經過幾次努力,幼兒用各種材料制作了各式各樣的恐龍,有輕質黏土的恐龍,有橡皮泥制作的恐龍,還有保麗龍球和牙簽制作的恐龍,可是好景不長,這些恐龍東倒西歪的,怎么也立不住。于是,幼兒向老師求助:“老師,恐龍總是倒下來,怎么辦?”老師說:“那我們把恐龍的腳做得大一點、粗一點試一試……”于是,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為恐龍“換”腳。
案例中,教師的回應似乎是得到了幼兒的積極響應,大家開始了新的制作活動,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這樣的評價趨向于簡單化、表面化,忽視了幼兒自我和個性的發(fā)展,將問題的解決方式限定在教師經驗中。那么,更恰當?shù)幕貞窃鯓拥哪?教師一是可以引導幼兒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如:“恐龍為什么會站不起來呢?”二是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如:“我們可以用什么材料幫助恐龍站起來呢?”“看看我們周圍那些站得穩(wěn)穩(wěn)的東西,有什么秘密呢?”這樣的評價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促進幼兒圍繞問題的解決進行開放式思考,是一種尊重兒童經驗、相信兒童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激發(fā)思考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