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淮上與友人別閱讀答案

思而思學網(wǎng)

《淮上與友人別》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復渲染,使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得到充分地表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淮上與友人別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淮上與友人別

鄭 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試題】

1.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①這首詩歌的第一句交代了與友人分別的時間和地點。

②那依依裊裊的柳絲,蒙蒙渺渺的楊花喚起了詩人一層層浪跡天涯、不堪羈旅的愁思。

③愁殺二字,將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緒刻畫到了極致。

④從君向瀟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

2.詩歌的第三句,寫風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

1.④(是握別詩)

2.風笛與離亭具有特殊的意蘊(或是象征別離的意象),能烘托詩人別離的愁情。

【注釋】

①淮(hui):揚州。

②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zhèn)江、揚州一帶的干流,古稱揚子江。

③離亭:驛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為離亭。

④瀟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帶。

⑤楊花:柳絮。

⑥秦:指當時的都城長安。在今陜西境內(nèi)。

⑦風笛:風中傳來的笛聲。

⑧楊柳: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

【參考譯文】

揚子江的岸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游子。晚風陣陣,從驛亭里飄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水和湘水流經(jīng)的城鎮(zhèn)(今湖南一帶),而我要去京城長安。

【賞析】

這首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后,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悅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于抒情、富于風韻的特點。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岸邊停泊著待發(fā)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于含蘊。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蒙蒙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里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xié)調(diào),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tǒng)一。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復,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huán)往復,富于情韻美的風調(diào),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于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征著別離的《折楊柳》吧。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詩到這里,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富于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于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復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nèi)涵的豐富。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疊,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嘆的情味。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