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體育學院:學生一般應在被錄取的學校和專業(yè)完成學業(yè),只有專長生和特殊生及需求生才可以申請并經(jīng)批準后轉專業(yè)。
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后創(chuàng)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并而成。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劃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學院建立初期,首任院長、我國現(xiàn)代高等體育教育開拓者之一吳蘊瑞教授,以國內外先進體育學術和科學教育理論為辦學理念,匯聚了當時我國一批著名教授,包括我國首位體育學女博士、中國近代女子體育創(chuàng)始人張匯蘭等專家教授,開創(chuàng)了體育理論、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等學科,奠定了學院的辦學基石。
50多年來,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積極倡導“身心一統(tǒng)、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的辦學思想,著力營造“嚴謹篤實、悉心治教、為人師表、教學相長”的教風學風,遵循“身心一統(tǒng)、兼蓄競攀”的校訓,繼承優(yōu)良辦學傳統(tǒng),營造了濃厚的文化和學術氛圍,學院連續(xù)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
學院下設體育教育訓練學院、武術學院、體育人文學院、運動科學學院、經(jīng)濟管理學院、體育休閑系和繼續(xù)教育學院7個系(院)以及1所附屬競技體校,現(xiàn)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tǒng)體育、舞蹈編導、運動人體科學、應用心理學、英語、新聞學、公共事業(yè)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運動保健與康復13個本科專業(yè)。
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和下屬所有4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10個碩士專業(yè),其中體育賽事運作、體育新聞專業(yè)為國內唯一。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中華武術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體育教育專業(yè)群為上海市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中國武術博物館為上海市高水平特色發(fā)展項目;另有6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
學院建成了國內第一個體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先后建立運動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多個國內一流的實驗中心和實驗室;以及建立了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chǎn)業(yè)分會、上海市體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市國際賽車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和上海的訓練基地、科研實體。其中中國乒乓球協(xié)會培訓中心、全國羽毛球培訓中心和上海重競技運動訓練中心等教學訓練實體,承擔為國家培養(yǎng)高水平競技人才和優(yōu)秀后備人才、以及各級各類教練員崗位培訓的任務。
學院科研工作堅持為教學、訓練和社會服務的原則,承擔的國家級、。ㄊ校┎考壵n題和奧運攻關服務類課題逐年增加,獲得各類獎項數(shù)十項,并開創(chuàng)了我國體育學術論文進入SCI零的突破。
學院成立以來,已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近200名、碩士研究生1000余名、本科生13300余名、成教生近9800名、?粕2200余名。其中包括雅典奧運會金牌獲得者劉翔的教練孫海平、雅典奧運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杜麗的教練王躍舫、國家女排主教練陳忠和、足球教練員馬良行等一批杰出校友。
學院教練員和學生曾在國際國內體育大賽上獲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有14名學生16次、7名教練員14次獲得全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94-2006年期間,我院學生曾獲20次世界錦標賽冠軍、3次世界青年錦標賽冠軍、31次亞洲冠軍和230多項全國冠軍;3人3次破三項世界紀錄,2人8次破亞洲紀錄。其中2006年,有5名運動員代表國家征戰(zhàn)第15屆多哈亞運會,取得了4枚金牌、1枚銀牌的出色成績。
現(xiàn)有全日制本科生3900多名,研究生900多名、留學生近70人、成教學生2700余人。
學院始終把德育放在學生教育的首位,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質教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了“體院大講壇”、“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等知名品牌項目;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建立了“上海大學生武術藝術實踐基地”。
學院廣泛開展國際間學術交流活動,先后與美國、韓國、日本、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9所學校建立合作關系。教育部于2006年4月授予我院“中國政府獎學金”資格。
在未來發(fā)展中,學院將堅持立足體育、依托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定位,以體育學科為主干、本科教育為基礎,加強高水平競技人才培養(yǎng),努力實現(xiàn)“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現(xiàn)代體育大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