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九九”和“冬九九”一樣,是我國農(nóng)歷中用“九”習(xí)慣標(biāo)示的雜節(jié),生動形象地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guān)系。對比這張夏九九的時間表,我們現(xiàn)在真是比古時候熱多了。
最能反映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候特點(diǎn)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jìn)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北方農(nóng)村的“夏九九”歌,是: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jié)褚路?
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fēng)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
八九七十二,當(dāng)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歌雖然未廣泛流傳,但它比冬九九適用范圍更廣。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區(qū)等地區(qū)不適用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適用。這是因?yàn)槲覈媳睖夭钕募拘,冬季大。因此“夏九九”歌就沒有“冬九九”的那種地域局限性。
宋人周遵道的《豹隱紀(jì)談》中就載有一首《夏至九九歌》:
夏至后,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
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入眠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至第四個庚日的十天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為末伏,這首歌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入伏后從炎炎酷暑到逐漸秋涼的天氣變化。而下面這個夏至九九歌也許更明白如話: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首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渾身汗?jié)裢?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jìn)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
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